7月11日的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英格兰法官霍华德·韦伯的一声终场哨宣布南非世界杯大幕落下。虽然冠军在那一刻已经产生,但争议却远没有完结:失利一方的荷兰队多名球员围住裁判三人组,强烈地表达他们对裁判判罚的不满。赛后颁奖仪式,当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率先为参加决赛执法工作的5位法官颁发纪念牌时,全场嘘声齐响。
这大概代表了球迷对本次世界杯裁判员们执法表现的态度——决赛中漏掉德容红牌、最后时刻错判给西班牙门球的韦伯,连同抹杀英德大战中兰帕德进球的乌拉圭主裁拉里昂达和阿墨一战中错过特维斯越位的意大利裁判罗塞蒂乃一丘之貉,他们都是“灾难的法官”、“可恶的黑哨”。那么,参加本次杯赛的裁判员执法水准到底如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遭遇到了史无前例地口诛笔伐?
执法尺度松紧不一
本次杯赛的执法尺度严过以往得到了业内公认,有些看似轻微的拉扯也要被判犯规,有些看上去并不严重的动作也要被课以红黄牌处罚。那么,南非世界杯必然是红黄大泛滥的一届赛事?事实并非如此。数据显示,本次世界杯场均黄牌数为4.07张,场均红牌数为0.26张,不仅远远低于上届的5.39和0.44,更成为1998年世界杯扩均为32支球队后的最低值。最终荷兰与西班牙的决赛成为了单场红黄牌总数最多的场次。
这样的数字与人们的预期差别极大,一方面说明了比赛的激烈程度较之往届世界杯有一定差距,也说明了裁判员在关键判罚,尤其是应该出示红黄牌时不够坚决。德国世界杯1/8决赛荷兰与葡萄牙一战,来自俄罗斯的主裁判伊万诺夫单场比赛亮出16黄4红,虽然在引导比赛方面存在缺陷,但却很好地保持了全场比赛判罚尺度的一致性。因为几乎他掏出的每一张牌都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相比之下,本届杯赛部分场次的法官却没有很好地执行尺度前后一致的规则精神,一场比赛里判若两人。小组赛德国与塞尔维亚一战,西班牙裁判马伦科上半场频频出牌,但下半时相同的动作却手软了。决赛的判官韦伯用牌子控制住了双方动作的升级,但比赛后半段和加时赛双方出现非体育行为时,却明显地“高抬贵手”,给人感觉缺乏足够的勇气。在一场比赛中,有些裁判吹罚了一些介于犯规与否之间的动作,但此后性质更恶劣的犯规却被放过了。同一场比赛尺度的松紧不一,整个决赛阶段前后尺度松紧不一,是本次杯赛中裁判留给人们的最深刻印象。
“超高准确率”的背后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随着现代足球发展速度的加快,裁判员的训练水平也在不断加强,本届世界杯被高科技转播手段无限放大的足球比赛细节里,法官们的很多精准判罚还是让普通球迷禁不住较好。给人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大多数助理裁判在越位的判断上水准极高,在毫厘之间的是非都被他们的火眼一一识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杯赛几乎没有出现依靠假摔骗点球或关键位置任意球的情况,这不得不说是裁判执法的巨大成功。
国际足联裁判工作负责人阿兰达称,南非世界杯裁判的执法准确率达到96%,这一数字的出处有据可查。这是国际足联经过研究裁判组在比赛中比较重要的判罚决定,如点球、任意球和球是否进门等(界外球等除外)后得到的数字。执法了半决赛的匈牙利主裁判卡萨伊认为:“高水平裁判应该拥有这样的数据,问题是如果一场比赛你做出了200个决定,但其中有一个关键决定是错的,那么其它199个都一钱不值了。就好像一个门将做出了10次伟大扑救但丢掉了一球,他们能被人记住的是什么?那些出差错的镜头总是人们最为关注的。”
年轻主裁判上位
世界足球酝酿变革的同时,裁判界的势力板块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往赛事中,欧美裁判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上届世界杯最后4场关键比赛全部由美洲人主哨。而南非世界杯的两场半决赛和决赛由一位亚洲人和两位欧洲人担任主裁,其中欧洲球队之间的决赛竟然没有给南美裁判安排任务,让很多人吃惊不小。巴西的西蒙和阿根廷的巴尔达希虽然留在了八强执法名单中,但连第四官员的活儿都没捞到一场。
亚洲裁判是本次世界杯执法的亮点,乌兹别克斯坦主裁伊尔马托夫不仅成为揭幕战法官,更是被委任了德国VS阿根廷和荷兰VS乌拉圭这样关键场次的执法任务,这位本次杯赛最年轻的主裁判共出场5次,也创造了决赛阶段法官出场次数的纪录。
重用年轻裁判是国际足联裁委会的指导精神,美洲裁判集体失势,和年龄普遍偏高有很大关系。欧洲裁判中资历最老的比利时人德布利克没有像人们预料地那样主哨决赛,而是把机会“让”给了38岁的韦伯。当然,重用年轻法官也要承受一些代价。与2002年决赛主裁科利纳和2006年决赛主裁埃利松多相比,韦伯的经验还是稍显不足,对比赛的控制力存在欠缺,为本次大赛留下了一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