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角斗士》就像看到自己
有时候我会认为,我们职业球员和古罗马时期的角斗士并没有太大区别。第一次产生这种想法是在看了电影《角斗士》之后。当看到拉塞尔·克罗扮演的马克西姆斯在竞技场里厮杀的时候,这就是我——这个想法立刻钻入我的脑子里。
当然,电影里的场景太蒙昧,太野蛮。角斗士把利刃刺进敌人的身体里,只有把所有人都杀死之后才能离开竞技场——很幸运,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无需在这个层次上纠缠。但即便是今天,球迷们到球场里也和走进竞技场的感觉相似。他们穿着统一的队服,带着相同的旗帜。他们高兴,他们欢呼。他们生气,他们谩骂。球队赢了他们喜极而泣,球队输了他们痛哭流涕。而我们球员则在下面的球场里尽自己所能去满足他们,迎合他们。谁要是到现场观看过一场重要的比赛,他就一定会被球场里的火爆气氛所震惊。
顺便说一下,百事可乐曾经拍过这样一部类似于《角斗士》的广告片。主演的有贝克汉姆、罗伯特·卡洛斯、劳尔等球星,他们穿着皮制的衣服,戴着金属的护胸,然后在一个类似于角斗士竞技场的环境里面比赛。
不仅仅是球场里的观众会让我联想起角斗士,其实媒体起的作用更大。他们在赛前开始渲染,挑起事端,赛后又挑选出他们认为的英雄和罪人。失败者当然不会像古罗马时期那样被处死,但却会在媒体上遭到铺天盖地的批评,被钉在耻辱柱上。有时候是对的,但大多数时候都太夸张。
胜利者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会被吹捧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当然,他们可能踢了一场精彩的比赛,打进一记精彩的入球,甚至赢得一项了不起的冠军,但却和媒体的吹捧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必须无条件地追求胜利
我经常问自己,我们在地狱一样的球场里、在几万人面前拼命奔跑90分钟,失败后站起来,胜利后也会欢呼——这一切意味着什么,那些球场里的观众真能理解吗?主场还好,一旦去了客场,我们就会变得很无助。我想,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理解我所说的。
职业体育可以让运动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有所提高,但这却不是全部。一句被经常引用的英国谚语是这样说的:足球无关生与死,而是更多——这是对足球最精辟的描述。
作为每年都视夺冠为己任的拜仁的一分子,我们都必须无条件地追求胜利。因为这一要求,我们都被灌输一个思想:目标高于手段。
如果只有胜利才算数,那么就会出现内心世界越来越野蛮的危险。我曾经意识到,我与身边人的相处开始一步步走入歧途。如果我因为成功而飘飘然,我就会冷落原先的朋友。这是对成功无限追逐的唯一结果。但对于职业体育而言,这样的态度却是原则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