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韦迪】
专业青少年人才的培养,要积极与各省市体育管理部门合作,多形式推动专业人才链的建设。第一,设计合理的竞赛年龄限制;第二、加大教练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训练质量;第三、设计专业青少年各类赛事,努力实现各队全年20到30场赛事;第四、积极调研总结不同形式的专业青少年训练效果(体校、足校、重点校、传统校等),探索新时期专业青少年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第五、大力抓好国少和国青队伍的建设,引导全国专业青少年人才的培养;第六、启动足球留学计划。
在这六条中,第六条是最重要的。过去这些年,“出口”不畅使得我们的青少年足球的发展难有新局面,所以现在,发展表少年的关键在于撬动“出口”。
我们的设想是,由中国足协出面,每年选送100名青少年球员到国外高水平俱乐部学习,那样几年后中国就会有一批高水平的青年球员。这事不能再拖了,今年一定要成行!现在许多国内外企业都主动找上门,愿意帮助我们送孩子出国踢球。
【解读·肖良志】
加大青少年培养力度,这个大方向显然毫无问题。不过,韦迪从上任后就始终强调,青训的最大措施就是让小球员成批的“留洋”。这是否太追求速度和立竿见影的效果了?
刚上任时,韦迪就提出过让青少年球员成批留洋的“借鸡下蛋”做法。上月去南非考察世界杯,更坚定了他的决心。因为非洲的大多数国家,联赛水平都不高,都是通过这一方式来提高自己国家队水平的。
可是韦迪没有看到的是,“借鸡下蛋”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或者说只能解决国家队的问题,却解决不了整个国家足球的问题。而且非洲各国也尝到过恶果,他们的国家队完全依赖于留洋球员,不能长期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非洲的国家队水平起伏较大,人才也经常会出现青黄不接。10年前非洲最强的尼日利亚,在奥科查、卡努等人淡出或老化后,水平迅速下降,许多见再也不见一个出色的球星。看到了这些问题后,非洲人也开始致力于提升自己的联赛水平。
此前,中国足协已经和近10家欧洲俱乐部及其国家足协签订了合作协议,搭建好了青少年球员留洋的平台。如果真如韦迪所说,每年送100名出色的青少年出去留洋,那三五年内是有可能见到一定效果的。
但前提是,中国现在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好苗子?这么多年在青训上的荒废,让中国的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降级,水平也难以提升。所以,只有在校园足球、俱乐部梯队以及业余青少年足球方面下足功夫,中国的足球人口大幅上升,形成一个巨大的蓄水池,韦迪的“百人计划”才有可能完成。韦迪只看到日韩每年大批青少年球员留洋,他却没看到日韩国内的青少年足球基础:每年无数的县市级比赛、大区比赛以及最后的全国决赛,选拔出各个年龄段的队伍,然后才送这些孩子前往巴西及欧洲各国学习。
“每年送出去100名小球员,有10人成为国家队的栋梁就是不小的收获。”韦迪这样的论调,其实真正暴露了他内心的小九九:归根结底还是从国家队的层面考虑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韦迪在发展青训的时候,不是真正去扩大青少年球员的基础,而是走“精英路线”。他只考虑这个“百人留洋计划”,这是典型的押宝或者投机,即使在短期内能有少许人成材,可对中国足球来说也只是一记速效救心丸,而不是诊治根本的良药。更何况,日韩的小球员们到欧美留洋后,大部分都是要回到本国,在自己的联赛在锻炼成材的。而如果我们自己的联赛仍然没有提高,小球员们就没有了退路。
值得注意的是,韦迪一直在让专业人士设计全国青少年联赛,模式和日本的青训模式一样。一旦真正开展起来,青少年球员的基础必然突飞猛进。而在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共同努力下,校园足球也开始在全国开展,在未来较长时间之内它还是一个“拓荒工程”,这至少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比起“每年百人留洋”的画饼,也许这些才是更好的消息,是中国足球的希望所在。